全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交流材料(一)
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项目、促消费,文旅产业成果丰硕。实施产业培育、融合发展、公共服务等建设项目9大类43项,重点推进西宁新华联国际旅游城、熊猫馆、冰球馆、藏医药博物馆二期、博汇温泉水乐园、云谷川印象小镇等特色文旅项目。成功举办西部自驾游产业发展论坛暨第四届西部自驾车旅游联盟年会,自驾产业发展链条不断拓展。出台《乡村旅游绿色发展奖励办法》,培育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64家,初步建成10条乡村旅游示范带。边麻沟、田家寨、上山庄等5个村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青绣”“几何书店”为品牌的文化企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增规上文化企业4家。全年实现文化产业销售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8%;全年接待游客2856万人次,同比增加16.06%,实现旅游收入372.97亿元,同比增加19.38%。
(二)抓统筹、促惠民,公共服务均衡普惠。启动并实施青海省文化惠民卡试点项目。组织实施“三节”群众文化活动39个系列1000余场次演出。完成文化惠民演出420余场;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活动65期。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参与人数达8.5万人次,各延伸服务点接待读者17.4万人(次),文献流通36.3万册(次)。数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数字西宁·市民学习中心的访问点击次数达21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16%。电子图书下载机和电子期刊下载机点击量达20万人(次)。实施建设旅游厕所49座,新增标识牌29块,公共文化服务再上新台阶。
(三)抓创作、促提升,文艺作品活力增强。围绕保护传承和挖掘发展河湟文化,完成原创音乐剧《花儿·少年》剧目的创作排练和首演,丰富全市舞台艺术精品剧(节)目库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全力参与全省庆祝青海解放70周年文艺晚会,群众歌咏大会;编撰《我的西宁》一书;创作编排《我们的新时代》《绿水青山我的家》《礼赞西宁》等文艺作品120余件,《我和我的祖国》人民公园快闪点播量突破15万人次。
文学艺术方面《盛世高原》、秦腔现代戏《尕布龙》《青春221》《线里线外》、青海道情《尕布龙》荣获青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青海省第八届文学艺术奖”,组织“魅力西宁”主题画展、美术作品展和画家大讲堂等活动。
(四)抓宣传、促合作,对外交流不断深化。举办第二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赛暨西宁美食节,让美食节成为“大美青海
幸福西宁”的靓丽名片。赴土耳其开展旅游推介,赴北京、南京、深圳等国内重点客源市场开展宣传推广。组织文旅动车赴洛阳、呼和浩特等城市开展交流演出,参加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重要展会,“青绣”等文创作品受到广泛好评。
(五)抓安全、促规范,市场监管稳定有序。突出文化旅游执法监督职能作用,全力推进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业治乱509处,征集线索38条,核查上报线索5条。积极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牢牢掌握文化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检查出版物经营场所210家(次),查获宗教类、盗版类等非法出版物4.6万册。有效发挥旅游旺季服务保障指挥部平台作用,整合执法力量、保障要素,累计开展执法检查600余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91起,检查导游900余人,查处旅行社违法违规经营20起,处罚金额61.44万元,全市文旅市场平稳有序。
(六)抓保护、促利用,文物非遗保护增强。投入专项资金380万元,实施沈那遗址、孙家寨文物调查勘探。进一步盘活国有馆藏文物资源,举办馆际展览交流联展,免费接待游客8万人次。组织146件文物、特色非遗及文创产品,赴南京六朝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青海道西宁遗珍”交流展览。在阳光小学、北小街小学等地开展西宁贤孝、汉族小调、刺绣、农民画等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在文庙、山陕会馆开展书画展示、艺术非遗交流活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有序推进。
二、2020年重点工作
2020年,西宁市文化旅游工作以融合发展为主线,着眼培育优秀文化与高品质旅游产品服务,打造文化旅游品牌,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一)以公园城市建设为契机,形成文旅融合发展新优势。探索并优化文旅融合的路径与措施,推动博物馆、纪念馆向游客目的地、集散地转化;推进城市公园成为西宁文化元素的集中展示载体,持续开展非遗进景区、剧目进景区、文化进景区,推动城市公园成为文化的主场地、主阵地。
(二)以打造文艺精品为重点,着力提高艺术创作水平。持续加强精品剧(节)目创作生产,重点打磨完善音乐剧《花儿·少年》并推动异地巡演、景区驻场演出;围绕建党100周年、实现全民小康年和脱贫攻坚等重要节点,创作反映新时代新面貌新成就,宏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扩大幸福西宁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
(三)以补齐短板弱项为关键,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旅游厕所、景区服务中心、文化舞台、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重点提升基层文化服务站点运转运行效能。持续增强旅游旺季服务保障能力,开展优质服务提升和文明旅游倡导行动,加大旅游购物、旅游交通、宾馆住宿、餐饮美食等服务设施提档升级。
(四)以提升消费供给为核心,着力推动产业快速发展。重点抓好西宁市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孙家寨遗址勘探、博物馆群
(五)以培育文旅品牌为载体,切实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紧抓 ““一带一路””、兰西城市群战略的实施,加强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积极搭建互通互联平台,组织全市精品剧(节)目和美术作品、非遗作品、文创产品以及文物展品“走出去”。举办2020年文化旅游艺术节,将宣传推介与促进融合、扩大开放、服务提升有机结合,多方位展示“大美青海 幸福西宁”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以创新转化发展为方向,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积极配合编制《西宁卫城保护规划》《西宁市长城保护管理实施方案》,研究制定《沈那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加快推进西宁市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博物馆等展陈和开放,借力东西扶贫协作平台,举办借展、联展、巡展等馆际展览交流,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加快培育文博专业人才队伍。
(七)以深化文旅改革为目标,加大市场监管规范力度。持续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推动艺术创作稳定繁荣,加快文化执法向文化旅游综合执法转变,建立健全行业数据库,发挥市场警示、黑名单公示和不文明旅游信息通报制度作用,进一步探索失信违规受限办法。
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主题教育总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为全省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